查看原文
其他

史上最全的春节传统习俗,你都了解吗?

春节传统习俗


作为现代人,特别是孩子们,对于春节这个概念可能已经生疏了。


仔细看完以下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,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我们的中华文化呢?



  • 小年的来历


腊月二十三,又称"小年",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、扫尘、吃灶糖的日子。民谣中"二十三,糖瓜粘"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,灶神要上天庭复命;也有所谓"官三民四船家五"的说法,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,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,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。


  • 为什么南方北方小年不同天


早在宋朝,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,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。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。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?这就要到清朝了。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,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,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。为了节省开支,建立和谐社会,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。以后王族、贝勒随之效仿,于腊月二十三祭灶。既然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都在这一天拜神,那么工作人员(如差役下人之类)就只能推后一天再拜。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。


到了民国,民间形成了“官三、民四”的说法,就是科级以上干部二十三日祭灶,一般群众推迟到二十四。后来,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,人人平等了,大家也就都随了皇帝,沾沾“贵气”,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。由于过去的皇城是北京,所以北方密切联系领导,受到的影响比较大。而南方仍然保持了和人民群众的一致。


  • 跟新闻联播学传统拜年


看出玄机没有?其实男女自古就有别。标准的男子问好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,左手包住,因为右手是攻击手,包住要以示善意;女子则相反,但女人不抱拳,只压手。这和中国自古"男左女右"的传统一脉相承。如果左右手弄反过来的话,那可是哀拳,报丧、求饶才用噢。




  • 本命年为何穿红


风水位理学认为,逢本命年时,生肖守护神要去天庭参拜,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述职,这时对人的保护就会减弱,妖魔邪祟就会乘虚而入,红色能够去灾辟邪。这与"过年"贴春联的来历也有关联,所以人们用穿红衣服,系红腰带来去灾辟邪,后来被人们发扬光大,连内裤袜子都要红色。


  • 春节福字倒着贴还是顺贴


民俗传统中,倒贴福字主要在两种地方。第一种地方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。另一种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。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。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,便倒贴福字。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。倒贴福字,表示福气会一直来到家里、屋里和柜子里。



  • 中国最早的对联


早在秦汉以前,民间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。桃符就是写着降鬼大神"神荼"和"郁垒"的两块大桃板,用以驱鬼压邪。据历史记载,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"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"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。秀秀看,你家春联今年写什么?



  • 春联如何分左右?


1,传统的对联帖法:上联帖在右,下联帖在左。 横批帖在门上正中,横批必须从右向左写。2,现代的对联帖法,关键是看横批: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写的,对联就应该上联帖在右,下联帖在左;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左写的,对联就应该上联帖在左,下联帖在右。




  • 最早的门神


《山海经》记载:在大海中有一座度朔山,山上蜿蜒三千里的桃树,桃树上有一个鬼门,门上两个神人,名曰:神荼、郁垒。他们会把害人的鬼全部扔到山下喂老虎。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,岁时祀奉,在门上画神荼、郁垒和考虑的像,并挂上芦苇绳。有凶鬼即被二神缚之喂虎。



  • 贴门神来历


玄武门之变后,李世民大举屠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家族,甚至连婴儿也不放过。后来李世民恐怕兄弟的鬼魂前来索命,于是派尉迟恭与秦琼担任门前守卫。但后来因二人年老,无法长期担任,只好绘制二人的画像挂在门口,成为后世门神的由来,这个传说后被吴承恩的《西游记》引用。



  • 历史上的正月演变


春节以前叫元旦,一词最早出现于《晋书》,传说始于颛顼,已有五千年历史。但正月的时间不一,夏朝时以一月为正月,商朝以十二月为正月,周朝时又以十一月为正月,分称为夏正、殷正、周正,合称三正。秦始皇又规定十月为正月,汉武帝时,才规定一月为正月,延用至今。


  • 春节为何给压岁钱


春节拜年时,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,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,因为"岁"与"祟"谐音,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。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,当恶鬼妖魔或"年"去伤害孩子时,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。

  • 压岁钱的来历


北宋神宗年间,某年春节夜晚,有个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南陔,跟随大人在街头观灯游玩时,不料被歹人掠走,想勒索王韶一笔钱财。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车子经过,南陔大声呼救,歹人放下南陔仓皇逃跑。后来,宋神宗得知此事后,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,给他压惊,从此"压岁钱"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


  • 春节习俗,你那里有几项?


⑴贴门神

⑵贴春联

⑶跳大傩

⑷舞龙舞狮子

⑸守岁

⑹贴花鸡

⑺扫墓祭祖

⑻打年糕

⑼做豆腐

⑽谢灶

⑾门后立甘蔗,长年门蔗

⑿庙会摸石猴

⒀除夕敲钟声

⒁包饺子

⒂包汤圆

⒃初五送穷土,初七捞鱼生

⒄饭里放荸荠,谓之"挖元宝"

⒅打花鼓

⒆贴吊钱


  • 春节前说传统礼仪:奉茶之道


人客来访马上奉茶。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。

俗话说:酒满茶半。奉茶时应注意:茶不要太满,以八分满为宜。水温不宜太烫,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。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,端出的茶色要匀,并要配合茶盘端出,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。



  • 古人春节都喝什么?


一种叫"屠苏酒",另一种叫"椒柏酒"。"屠苏"是一种中药剂,由大黄、白术、桔梗、蜀椒、桂辛、乌头、菝葜等七种药材混合制成。据说这两种酒喝了都能驱邪解毒延年益寿。唐朝人喝这两种酒,要从全家最小的孩子开始先喝。原因据说是"小者得岁,先酒贺之,老者失岁,故后饮酒"。


  • 古人没有春晚,守岁时如何消遣


宋代陆游在《除夕雪》中写道:"北风吹雪四更初,嘉瑞天教及岁除。半盏屠苏犹未举,灯前小草写桃符。"唐代杜审言《除夕有怀》中有"兴尽闻壶夫,宵阑见斗横"的诗句,可见喝酒、写符、玩猜谜、甚至打麻将游戏是古人在守岁时的消遣方式。亲,您准备做什么?


  • 春节民谣知多少


有民谣记曰:"二十三,祭灶官;二十四,扫房子;二十五,磨豆腐;二十六,去割肉;二十七,杀只鸡;二十八,蒸枣花;二十九,去打酒;年三十儿,捏造鼻儿(饺子);大初一儿,撅着屁股乱作揖儿。"这首民谣是春节活动大事记,中原人民置办年货的活动也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的。 还有一种说法是:“二十三,糖瓜儿粘;二十四,写对子;二十五,磨豆腐;二十六,炖大肉;二十七,宰公鸡;二十八,把面儿发;二十九,蒸馒头;三十晚上熬一宿,大年初一扭一扭。”


  • 春节习俗图




腊月二十三,俗称“小年”,传说这日是“灶王爷上天”之日。

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公众号:九流印象(wx96yx)

 


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房子,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。

 


腊月二十五,推磨做豆腐。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,吃豆腐渣以表清苦。

 


腊月二十六,杀猪割年肉,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。

 


腊月二十七,宰年鸡、赶大集,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。



腊月二十八,打糕蒸馍贴花。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,后被红纸代替。

 


腊月二十九,上坟请祖上大供。对于祖先的崇拜,在我国由来已久。

 


大年三十,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天。寒辞去冬雪,暖带入春风。

 


大年初一,金鸡报晓。晚辈给长辈拜年,长辈给压岁钱,压住邪祟。

 


大年初二,金吠报春。亲眷人家去拜年,东家留吃饭、西家排酒筵。

 


大年初三,肥猪拱门。女婿看望老丈人、媳妇回娘家,礼物带双数。

 


大年初四,三羊开泰。灶王爷要查户口,恭迎灶神回民间。

 


大年初五,艮牛耕春。五路接财神,东西南北中,财富五路通。

 


大年初六,马到成功。沥酒拜街中。万户千门看,无人不送穷。

 


大年初七,人寿年丰。摊煎饼吃七宝羹,安顿身心,休养生息。

 


大年初八,放生祈福。众星下界之日,制小灯燃而祭之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

 


大年初九,玉皇天诞。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,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。



大年初十,祭石感恩。有天还有地,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。

 


正月十一,祭奉紫姑。深受压迫的女性,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。

 


正月十二,搭建灯棚。元宵节将近,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。

 


正月十三,灶下点灯。预放元宵,自十三日起,巷陌桥道,皆编竹张灯。



正月十四,临水娘娘诞辰,又称“顺天圣母”。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。

 


正月十五,夜照田蚕(神)。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,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。


  • 正月初一是怎么来的?


公元前2000多年前,舜即天子位,率众部下祭拜天地。从此那一天就做为岁首,定为正月初一。就是新年的来历。古时春节称为元旦,元的意思为头,即开始。这一天是一年头一天,春季头一天,正月头一天,所以称"三元"。又是岁之朝、月之朝、日之朝,称"三朝";同时还称三朔、三始等。




  • 正月初一是扫帚的生日


这天不能动用扫帚,否则会扫走运气、破财,而把"扫帚星"引来,招致霉运。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。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,怕因此破财。这习俗至今还有地方保存着,大年夜将家里扫除干净后,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,备一大桶,以盛废水,当日不外泼。


  • 饺子的来历


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。饺子原名“娇耳”,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,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。是深受中国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,又称水饺,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,也是年节食品。有一句民谣叫“大寒小寒,吃饺子过年。”



  • 从初一开始,占岁七日


相传女娲造人用了七天,第一天造了鸡,第二天造了狗…第七天造了人,所以一年里开始的七天,称为鸡日、狗日、猪日、羊日、牛日、马日和人日。东方朔的《岁占》说:正月初一"鸡日",初二"狗日",初三"猪日",初四"羊日",初五"牛日",初六"马日",初七"人日",初八则为"谷日"。


  • 正月初二回娘家、祭财神


在很多地区,正月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,当然,北方也会在这天祭财神。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(南方为初五),不管是平常百姓还是商家,都要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,即把请来的财神印刷品焚化,而且中午要吃馄饨,俗称"元宝汤",祭祀常用鱼和羊肉。有一些大商号还要用五大供,即整猪、整羊、整鸡、整鸭、红色活鲤鱼等,祈望今年要发大财。更多精彩请关注:九流印象


  • 正月初二说财神


财神是道教俗神,民间流传着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,一是道教赐封,二是民间信仰。其中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,李诡祖、比干、范蠡、刘海被奉为文财神,钟馗和关公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。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“春福”,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。



  • 福建福安初二为何不拜年?


这是全国唯一的日寇侵华民俗纪念日。明嘉靖年间,一年的除夕,倭寇乘福安过年时,攻入城中,大肆杀戮,城中死伤惨重,大多家中均有亡故。直到戚继光从浙江赶来,赶走倭寇,已经是大年初一了。其后,为了对死去的亲人悼念,大年初二"做白年",均不走动,习俗也延续至今。当年的初二办丧、初五发丧的原因,也影响了福安人民的习俗,初二、初五时间均不拜年。去福安的朋友,也要注意当地的民俗,虽然热情的福安人民会给予变通,但还是要多尊重当地的民俗禁忌。


  • 农历正月初五,俗称破五


许多地方都有一种叫做"赶五穷"的风俗,包括"智穷、学穷、文穷、命穷、交穷"。人们黎明即起,放鞭炮,正月从今天开始打扫卫生。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,边放边往门外走。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,赶的远远的。然后要吃饺子,俗称"捏小人嘴"。


  • 正月初七:人日


传女娲初创世,在造出鸡狗猪羊牛马后,第七天造出了人。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。汉朝就有了人日节俗,魏晋后开始重视,并有了人日戴"人胜"的习俗,即一种头饰。南北朝诗人薛道衡"入春才七日,离家已两年"的诗句指的就是这天。唐代后此节更盛,皇帝常常今天大宴群臣。


  • 正月十三上花灯


旧时正月十三开始上灯,正月十八落灯,有"十三、十四神看灯,十五、十六人看灯,十七、十八鬼看灯"之说。此外还被称作"灯头生日",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,称为"点灶灯"。主要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,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,才被说为"灯头"之日。



  • 元宵节起源


说法一:传说元宵节为汉文帝为纪念平诸吕而设。吕后死后,吕氏兄弟担心失势,在吕禄家中领会谋反。齐王刘囊联合周勃、陈平,设计平定诸吕之乱。其后汉文帝刘恒登基,就把平息叛乱的这一天的正朋十五定为元宵节。汉武帝时,太一神的祭祀定在正月十五,元宵节也成了重大节日。


说法二:道教曾把一年中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,七月十五为中元节,十月十五为下元节,合称"三元"。汉末道教的五斗米道崇奉的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分别生于上、中、下三元节。所以有天官赐福,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的说法。上元节又是一年中第一次月圆之夜,所以也成为了重要节日。


说法三: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,明帝提倡佛教,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,点灯敬佛的做法,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令士族庶民都挂灯。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。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,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。


说法四:源于火把节,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,希望减轻虫害,祈祷获得好收成。直到今天,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,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。隋、唐、宋以来,更盛极一时。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,从昏达旦,至晦而罢。


元宵节一过,我们传统的春节最热闹的部分,也就告一段落了。



我是梅子老师,我专注于小学教育!

好 书 分 享:

《季羡林给孩子的成长书》增强古典文学功底,提高阅读鉴赏力的成长书

《四大名著》从小学考到高考的四大名著,央视推荐的这套一定要收!

《带着问题去旅行》这套地图,能培养一个见识广的孩子

《少年文艺》“得语文者得天下”,这关系到孩子的未来!

《别怕作文》从作文困难户到“妙笔生花”,孩子只因读了这套书

《365-每一首古诗词-2019日历天》2019最值得入手的诗词日历!

《放学后读什么》如果你家孩子正处于7-14岁,请用心培养这一点,将来不吃亏!

《我们的文明:画给孩子的文明之美》用18个节日,500个知识点,200个趣味故事,100首诗歌,给孩子打造一个人文知识库

《世界的孩子》超惊艳的两本绘本,带孩子从书中看世界!

《超好玩的小学生语文百科书》让孩子吃透这套书,90分可以轻松拿下

《DK博物大百科》世界顶级权威大百科!英国DK博物,新年给孩子搬回一个“自然博物馆”!



点击箭头下方的“阅读原文”进入微店购买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